发起的研究联盟成为日本半导体产业技术赶超的发动机。为了应对美国IBM 在1978-1980 年计划推出的VLSI(超大规模集成电路)新型计算机,日本通商产业省(日本旧中央省厅之一,承担着宏观经济管理职能)于1976 年从所属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中挑选出具备从IC 设计、制造到封测全工序能力的半导体,由其牵头组织富士通、NEC、日立、东芝和三菱电机组成了“VLSI 研究联盟”,在1976-1980 年内针对先进的64K、256K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DRAM)基础技术进行集中攻坚。该项目规划的资金投入总计737 亿日元,其中五家企业出资446 亿日元,日本以提供免息贷款形式补助291 亿日元。
20 世纪80 年代日本在DRAM 市场战胜美国,占据全球半导体产业半壁江山。根据日本通产省数据,在4 年的时间里,该研究联盟共提出了1200 多项专利、300 多项商业机密技术、发表了460 篇科技论文,并成功突破了1 微米加工制程。以DRAM 为例,1K、4K的DRAM 是美国于1970、1972 年研制出来的,但是16K 的DRAM 则是美、日于1976年同时研制出来的,到了64K 的DRAM,日本已经先于美国2 年,于1977 年成功推出,率先进入VLSI 时代,在之后256K、1000K 的DRAM 研制上,日本始终保持了领先地位。基于此,日本DRAM 的全球市场份额在20 世纪80 年代超越美国,在1986 年达到巅峰,接近80%,日本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地位在随之快速提升,根据Gartner 数据,1987年日本的NEC、东芝、日立位列全球前3 大半导体厂,前20 名中日企占据10 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