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床企业与用户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,这就是“协同创新”,这是发展高端数控机床、加工中心惟一的出路。 瑞士Rigid公司专门生产叶片加工的专用机床,数十年中掌握从成形铣、靠模铣,一直到多坐标联动的数控加工中心的铣削工艺。包括中国用户在内的全世界用户都用他们的机床,该厂也不过三四百人。不同规格性能的机床售价从数百万到千万元人民币,其加工工艺数据及编程技术,售价也达到数百万,甚至千万元。 德国的HuellerHeller过去做刚性组合机床及自动线起家,发展到现在用数控加工中心构成的柔性生产线,善长加工内燃机的缸体、缸盖,它懂得加工工艺,博采众长,融合成自己的独特工艺,其售价就比德国同类产品贵三分之一,它不仅提供机床,还提供夹具、刀具、量具等成套装置。特别提供工艺参数等软件,有时软件及成套装置比机床本身还贵,没有它们,机床就发挥不了作用,它又是动态变化的,因而这些机床企业能“技术、市场”。 全寿命优质服务,同全寿命质量、全寿命性价比一道成为制造业提供产品服务,扩大市场占有率必须具备的理念。全寿命优质服务是企业为用户服务必不可少的延伸,赢得用户信任感的重要措施。这里包括售前、售中、售后服务。售前服务主要根据用户工艺要求推荐适合用户的解决方案,也包括用户对机床企业生产的产品试用,这方面汽车行业的4S店已有成功经验,机床行业也已有若干企业试行这种模式。如国外的哈定在中国销售服务点已超过十六七家,国内的沈机集团、普什宁江机床等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,这是一个好的开始。 复杂的高档数控机床在销售过程中,要对用户操作人员、维修人员进行培训,必要时用户要派人监造。售后服务更加重要,保证产品一投产就能发挥机床的使用价值,为用户创造财富。对一些特殊用户要进行保姆式服务,一来可排除初始故障,二来通过售后服务,了解自己产品的性能与质量情况,收集数据,分析原因反馈给生产厂进行不断改进,使用实践是评价机床性能与质量的惟一标准。“问题导向”式的创新,是提高机床性能与质量水平的生命力的创新。 维修服务要及时,使用户的停机时间减少到最小。如Fanuc公司承诺,根据距离远近,超过300公里需要乘飞机、火车的在17小时内到达现场,(据严格统计,实际为16.41小时),300公里以内,9小时到达现场(实际为7.4小时),这样可使用户停机时间最小。 一次二次做到是可以的,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这个承诺是很困难的,Fanuc能做到,因为它有严格的制度保证,真正视用户服务是企业的。